余达忠教授简介

发布时间:2020-06-11浏览次数:4309



余达忠,男,侗族,祖籍广西融安,贵州黎平人,19633月出生,曾任贵州黎平县一中教师、教务主任,黎平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19975月调黔东南教育学院工作,任中文系主持工作副主任、书记,2004年调凯里学院工作,任凯里学院中文系副主任。2000年获副教授职称,2001年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2004年评为黔东南州首批州管专家,2006年获教授职称。

20077月作为引进人才到三明学院工作。曾任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副主任,现任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2007年,主持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民族原生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2008年,主持申报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系三明学院第一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09年,主持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三明地方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2011年,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旅游时代文化资源的表达与建构三明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研究;2013年,主持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1980年代以来闽西客家化进程及客家符号的建构;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缘族群三撬人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

1997年至今,在三联书店、民族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9部,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贵州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文艺奖三等奖,黔东南州社科成果奖一等奖,三明市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一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8篇,本科学报论文20余篇,另有文学作品近百万字;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黔东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黔东南州侗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福建省社科成果奖评委、三明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5年,推荐为省社科领军人才候选人、省社科名家候选人。

1、学术奖励

2001年获贵州省第四届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2002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奖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2004年获贵州省第二届文艺奖三等奖;

2005年获黔东南州第二届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2013年获三明市第六届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2、学术著作

①两个人的乡村——作家通信,三联书店,2014

②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以黔东南为例,民族出版社2011

③生态文化与生态批评,民族出版社,2010

④平架——三省坡下侗家人的文化生活,作家出版社,2006

⑤侗族生育文化,民族出版社,2004

⑥返璞归真——侗族地扪千三节文化诠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⑦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⑧侗族民居,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⑨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3、主持的科研项目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缘族群三撬人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14XSH015);

2013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1980年代以来闽西客家符号的建构及客家化进程(13YJA850020);

2011年省社科规划项目:旅游时代文化资源的表达与建构三明客家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研究(2011B198)

2009年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三明地方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HX200808);

2007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民族原生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07JA850008

2004年商务部项目:WTO新一轮谈判传统知识个案研究·侗族鼓楼

2000年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侗族生育文化研究。

4、重要学术论文

核心期刊论文

⑴居住隔离状态下边缘族群三撬人的族群认同,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4)

边缘族群三撬人婚姻生态的社会人类学分析,吉首大学学报,2015(6)

族群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一座三撬人村落的当代裂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1)

宋代杂剧的活态遗存——大田新发现地方戏张大阔公戏研究,戏曲艺术(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42),一级期刊;

⑸旅游时代文化品牌的打造宁化石壁客家祭祖的人类学研究,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2

石壁客家祭祖的人类学研究,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5

⑺侗族村落环境的文化认同,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

⑻自然与文化的原生态,吉首大学学报,20113);

⑼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农业考古,20105);

⑽传统知识的资源价值及其法律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63);

⑾族群表达者或者表达生命的感觉,民族文学,200611),一级期刊;

⑿小说《伤寒》的人类学批评,民族文学研究,20002),一级期刊;

⒀诗意地栖居:侗寨审美描述,民族文学,20017),一级期刊;

⒁生命·意识·神——民族文学断想,山花,1995(10)

⒂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贵州民族研究,1989(4)

大学学报论文(部分)

⑴近拒远交与远近无交:边缘族群三撬人婚姻圈的解体与困境,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5(3)

⑵原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与资源价值,凯里学院学报,2015(1)

⑶作为文化符号的杨时的意义解读,三明学院学报,20133);

⑷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三明学院学报,20141);

⑸古代宗族制度下的文化认同,南通大学学报,2010(3)

⑹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客家的文化认同,赣南师院学报,20121);

⑺旅游时代:一个苗族村寨的演变史,凯里学院学报,20104);

⑻全球化时代文化:非领土扩张与本土重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6);

⑼侗族祭萨节及其资源价值,原生态文化学刊,20091);

⑽守望乡土:侗族居所的文化变迁,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1(6)

⑾生态文明:价值观、实践观视域解读,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

⑿大学的文化选择与功能类型,龙岩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