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 you Six yearold Jamc?”近日,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大一学生、利比里亚的James,在永安市民族中学二年一班上口语交流课。
“这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来了外教老师。”在学校任教25年的副校长李雄激动地说。今年9月份,三明学院到学校捐赠价值3万元的床架时,他希望三明学院能安排外教人员前来帮扶。
民族团结直通车走进畲乡是三明学院“共同学习进步、共同团结友爱”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常态化服务畲乡发展的同时增强各族学生的团结友爱。
“从2016年海峡理工学院的‘情系畲乡·爱心支教’夏令营起,我们就不断改进这项活动。”三明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秦玮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实践,2019年3月份双方建立了常态化活动平台,每个月选择一个逢圩日的周末,组织师生到畲乡开展教育、文化、医疗等共建活动。
“最开心的事情,是他们叫我‘瓜瓜’老师。”海峡理工学院大四学生徐秋月说,“瓜瓜”是我和学生约定的外号。她不仅连续三年参加学院“小海豚”志愿服务队爱心支教活动,而且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直通车活动。此次她和12名同学,为永安市民族中心小学带来了美术、书法、黏土、武术等项目。
“武术是根据我们的需要新增的项目。”民族中心小学校长姚有武说,2019年开始三明学院与学校共建乡村青少年宫,开设了国学、绘画、黏土、书法等十几门课程。在三明学院的帮助下,该校获评永安市优秀乡村青少年宫,学生作品《畲娃》获得了三明市青少年儿童绘画一等奖。
随着活动的不断推进,三明学院民族团结直通车走进畲乡成为三明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活动品牌之一,吸引了三明市第一医院、民革、民进、农工、九三学社等单位和民主党派的共同参与。
“刚才右手抬不起来,施医生针扎完就好多了。”66岁的钟阿姨说的施医生,是三明九三学社社员施秋丽主任医师。
“这是我第一次到畲乡,今后只要有空,我都会来。”施秋丽说,上午共为13名群众针灸、开药方,下次来我会继续义诊。
当天的直通车,还为民族中学送去了鬼步舞培训、作文教学,为乡文化站送去八段锦和广场舞培训,为群众免费维修小家电等,同时组织民革、农工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深入考察新的帮扶项目。
“高校与我们共建,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青水畲族乡党委书记钟程说,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增加项目、整合资源,先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升级、旅游推介、中小学生辅导、乡村医生培训等方面给予帮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明学院现有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学生1045人,占学生总数的7%,涵盖畲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等31个少数民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三明学院的重点工作,学校不仅开通了民族团结直通车,还开设了“书记下午茶”“我与书记话心语”“校长有约”座谈会等平台,畅通校领导直接联系少数民族学生的通道;在学校南校区设置团结进步广场作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在北校区设置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教育长廊等。
(新福建 2020年12月18日)
链接地址: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93996.html
(福建日报第10版 2020年12月18日)
链接地址: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012/18/content_4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