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之下,校园文化活动如何作为?三月以来,面对新一轮疫情的影响,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三明学院组织开展23项校园文化活动,吸引7534名师生参与,在“一活动一课堂”理念指引下,将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变成丰厚的思政育人资源,和生动的疫情防控教育范本。
隔屏共享,搭建云上文化新空间
3月上旬,伴随着全校线上网课的启动,各类线下校园活动按下了暂停键。为确保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不掉线,学校积极探索防疫期间文化育人新模式,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主题内容、生动的图文传播和实时的互动交流,将线下活动迅速转移至线上阵地,并及时对活动组织和开展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线上活动空间广泛铺开至各个新媒体平台和阵地,帮师生们解锁了这个春天更多美好的打开方式。“健康明院,国泰闽安”系列活动通过抖音率先上线,近5000人次师生热情参与。“来唱吧,同学!”线上歌唱活动带动633名学子齐聚云端,以音传力。
此后,各学院陆续开展“同心共绘,抗击疫情”儿童画比赛、“我的抗疫故事”线上分享会、“风雨同舟,‘易’同抗疫”主题征文比赛和“耳机里的世界”音乐分享会等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文化现场”在线上涌现,隔屏汇聚起青年与祖国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创意互动,打开校园文化新盲盒
“今晚六点半到七点半,咱们不见不散!”“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开始第一组动作——平板支撑”……在三明学院团委抖音直播间,14位来自体育与康养学院的专业尖子生受邀担任主播,在线分享宿舍健身技巧,解答同学们的疑惑。
在持续一个星期的课程中,“追直播”成了许多学生的每日必打卡事项,主播们带头掀起宿舍运动新风尚,全校17374人次学生围观,点赞量超5万次。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身心健康问题,学校先后发起“抗疫”手势舞接力、运动技能打卡挑战赛、健步走以及“千色云中,健康竞技”比赛等线上体育活动。心理成长协会通过上线互动小游戏、心理调适讲座等,为2300余人次学生做好线上服务。学生会温暖续航,为147人次考研学生提供三场线上复试辅导培训,并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方式,为26名复试学生提供专用教室、化妆等精准服务。
“希望同学们打开校园文化活动的‘盲盒’,能够感受到疫情之下,来自学校最暖的关怀和最深的祝福”,校团委文体实践部主任王晶如是说。
减量增质,拓展文化育人新内涵
走下舞台,走向“云端”,师生们打开了一扇文化交流交往的新窗口。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受形式影响,在线下线上转换过程中,数量有所精简,“减量增质”成为开展疫情时期校园文化活动的共识。
三月份,学校下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月活动方案,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紧随其后,通过形式创新、内涵提升,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文化景象。354个班团组织集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凝心聚力向未来”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理论学习、主题报告、研讨交流、讲民族爱国故事、主题演讲等形式,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我们始终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教育引导、文化宣传等方式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明学院团委副书记占江平说。
学校发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征集和主题演讲比赛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数百名学生报名参与,通过录制视频、线上比赛、投稿作品等方式各显身手,共同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团结奋进之中努力彰显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我深切感受到了明院精神和中国力量,更坚定了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以文化育人推进立德树人,学生们用恳切的言行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赋予了最高的评价。
(校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