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我们的“红旅”故事 :观鸟兴村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10

项目名片:三明学院 紫云·鸟生态——观鸟产业链 乡村振兴新模式

团队于2017年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紫云村发起,逐步建立乡村观鸟点多方位改造振兴方案,结合观鸟研学体验营,完善乡村旅游设施,打造以生态观鸟、乡村研学、生态农业三大产业为支撑的观鸟产业链。

再造故乡,人与鸟和谐共处

“高冠诸山……日出,岚雾空蒙,望之如紫云。”《汀州府志》描述的紫云台——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山清水秀、环境清幽、百鸟翩翩。杨水清,就在这里长大。

紫云村森林覆盖率达83%,地处全球三大鸟类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亚路线,已记录到的鸟类达316种。良好的生态,让候鸟在这里停歇,留鸟在这里繁衍。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等众多美丽精灵在这里栖息。

黄腹角雉(江月兰 摄)

然而,风景如画的山村又给杨水清呈现了它的另一面——村民观念落后,当地经济发展滞后。“野鸟会吃庄稼、与家禽争食。早年时野鸟随意抓、论斤卖的现象时有发生,知道是保护鸟类后,村民们也不太待见,总是要把它们赶走。” 杨水清说。

随着紫云山被划入国家自然保护区,限制采伐种植,村民失去经济来源,年轻人只能离开家乡进城打工,乡村愈加衰落。有没有办法既能保护好鸟类,又能改变家乡经济落后的状态呢?这是杨水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4至2015年,杨水清在三明学院就读期间,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开始参加京东电商、全国大学生生态营,并到台湾高校学习,耳濡目染了互联网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等先进做法,杨水清决定利用家乡的鸟类资源,以观鸟为基础打造产业链,让村民过得更好,紫云山变得更好。

杨水清的爷爷在山脚下养了上千只鸡鸭,玉米粒撒出去,一群白鹇也成为常客。这些白鹇就是杨水清的创业底气。2016年,杨水清和爷爷承包下一处山林,选取一处溪流潺潺的山谷作为观鸟点,拉上同在三明学院就读的表妹饶玉敏,启动紫云·鸟生态项目。他们向鸟类专家学习了解鸟类的习性,研究适合保育又不影响鸟类野性的投喂方式,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环境友好的观鸟方式。

彩鹬亮翅(邵开建 摄)

白鹇(江月兰 摄)

“咕咕……咕咕……”这是杨水清的爷爷与白鹇达成的喂食“暗号”。观鸟摄影迷们在迷彩幔帘后架起长枪短炮,屏息以待。

为了让观鸟爱好者拍到满意的照片,杨水清在观鸟点布景上也费尽心思。“山瀑、浅溪、稻田乃至于古寺……每个观鸟点的布景我们都用心打造,希望能把明溪鸟道最美一面带给全世界。”春日有花,秋有枫叶;夏天拍飞翔,冬天拍倒影……摄影效果的“出圈”,吸引来了全国各地及海外数十个国家的观鸟爱好者。

“观鸟点全都是建立在允许人类活动的实验区域。”杨水清强调说,现在紫云村建有白鹇谷、均峰寺、罗坊、黄连地等4个观鸟点。

“家里五间客房都充当了民宿,常年吃饭的客人不断;村里没人打鸟了,开观鸟民宿的越来越多。”杨爷爷说,收入增加,年轻人回来有事情做了,村里的面貌也悄悄改变了。大家从讨厌野鸟、驱赶野鸟,到现在真心喜爱、保护鸟类。

杨水清(左一)在给全国大学生自然讲解员训练营讲课

“我们的目标就是盘活乡村资源,既要确保游客来观光,又不破坏鸟类栖息地。”杨水清介绍说,项目培养了26名乡村导览师,为有意向的村民提供专业“鸟导”培训——传授鸟类知识、培训唤鸟技术;“鸟生态主题民宿”也不新盖房子,而是让村民把闲置的农村民房进行改造;餐饮方面引导村民根据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开发;在村里有汽车的年轻人中组建一支“村滴”车队,让他们自行接单接送观鸟游客。

产业延伸,“鸟文章”越做越长

每年春季,茶树新抽嫩芽,杂食性的白鹇飞上茶树,取食嫩芽、昆虫,这一幕被不少观鸟爱好者们记录,“鹇吃茶”的故事流传开来。

开发观鸟村之后,杨水清团队顺势把目光投向有机农产品开发、全域旅游和研学基地开发等延伸产业链上。

紫云村家家户户原本都种茶叶,自制自用。20世纪90年代,市场上买茶很方便,乡亲们便荒废了茶山。茶树自然生长了20多年,没有受到农药化肥影响,这可是都市人苦苦寻觅的健康茶。杨水清利用网络平台发起众筹项目“让荒野茶重生共享计划”,引入市场资金和手艺高超的制茶师傅,让荒山变金山,乡亲们又获得了一份额外收益。团队还将寻访古树野茶开发成研学课程,让城里的孩子来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

除了野生茶,杨水清还在琢磨“鸭间原生稻”。在水稻专家赵定坤指导下,在田里种紫云英作为绿肥。杨水清把“鸭间原生稻”生态种植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并利用自己积累的渠道资源对接市场,在改善家乡环境的同时,让生态米带来高效益。

以生态观鸟旅游、乡村研学体验、特色生态农业为支撑打造观鸟产业链,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项目运营至今,已协建28个观鸟村,57个观鸟站,为乡村带来增收超过5300万元,带动689人就业,累计营业额达2936万元。“我们的绿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饶玉敏说。

目前,这个项目已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三明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申请18项实用型国家专利及12个外观型国家专利,涵盖鸟类调查、保护、观鸟点营造、农特产品开发等方面。

2018年,杨水清考上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踏上求学深造之路。饶玉敏和团队其他成员接下了重任。三明学院也利用科研成果对团队进行帮助。“我们引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英语等专业同学充实创业团队。帮助团队对接基金会,申请承办生物多样性嘉年华进校园活动并与三明的学校开展公益环保教育。充分调动丰富的创业资源,让在校大学生一起参与,是一种双赢。”三明学院“紫云·鸟生态”团队指导老师杨红梅说。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055310787924646824&item_id=4055310787924646824&cdn=https%3A%2F%2Fregion-fujian-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

来源:学习强国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