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扎实推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发布时间:2024-12-25浏览次数:19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始终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贯穿始终,联动多方资源,丰富内容供给,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学、践、干、赛”四个维度,扎实推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把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干事创业等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确保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推进有序、措施有力、工作有效。

“学”字为本,理论学习铸忠诚

学院积极打造“干部引领学、支部集中学、个人自主学”学习模式。

干部引领学。以团学干部担任学习带头人,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特长优势,全院37个团支部开展“课前五分钟·团干上讲台宣讲活动”,共计开展64场次;围绕“党史团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乡村振兴”“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朋辈引领“沉浸式”分享学习,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

支部集中学。以团支部为基本单位,依托“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智慧团建”线上平台和团课团日线下活动,以“我和团旗团徽同框照”五四特辑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等主题团日活动,以“我的青春,当守护这盛世中华”微团课大赛等形式,扎实开展集体研学和专题讨论。学院团委书记为学生骨干讲授主题团课;依托学院青苗班,以团支部为抓手,发挥好团员、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各团支部开展集中理论学习。

个人自主学。组织团员个人自学,充分运用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相关新闻稿,依托学习强国平台转发相关学习辅导文章30余篇,将理论学习贯穿日常生活学习。鼓励支部成员撰写学习笔记、开展主题教育学习交流会,交流学习感悟,相互启发提高,达到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效果。

学院还积极打造“机电青年说”青年理论学习品牌。“机电青年说”从各学生党支部、学生组织、团支部中推选数十名优秀青年学生担任宣讲员,累计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青春以梦为马,励志不负韶华”等主题宣讲20余次,受众达2250余人次。宣讲员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大处”着眼,从自身工作实际的“小处”着手,围绕自身工作实际讲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用好学习成果等一系列生动实践,找准切入点、抓住关注点,用身边事阐释大主题,讲好党的故事,传递党的声音。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激发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践”字为基,青年建功显担当

不断提升服务参与面。坚持以青年为中心,不仅要让青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更要倾听青年心声、回应青年关切,让青年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自开展青年和团员主题教育工作以来,线上+线下召开“学思践悟二十大,集思广益向未来”等权益座谈会5次,搭建学生沟通交流窗口,畅通学生权益诉求表达渠道,共收集解决问题102件。开通微信平台“权益信箱”,畅通沟通渠道,提升管理水平;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青年”雷锋月,“研路相伴 温情护航”“爱心搬运 情系毕业”等系列活动,积极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青年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为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切实增强实践应用面。组织团员和青年立足自身专业特点深入社区服务,组建家电维修团队在校内外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服务,累计服务人数达200余人次,组织机器人协会携手学院志愿服务中心打造一支常态化志愿服务团队,从2020年九月初至今,连续三年坚持每周末前往社区常态化开展“七彩四点半”乐高机器人教学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曾于2021年被团中央评为“七彩四点半”示范团队。2023年共计1318余名学生参与该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275.26小时。志愿者在乐高零件使用和运行原理的讲解中融入劳动教育、法律科普、科技文化、国情教育等等,用爱浇灌孩子们的成长。引领团员和青年不断完善实践体系,培养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品质。

“干”字为先,青年争先勇作为

学院创新出台《机电工程学院团干先锋指数考评细则》,一年分2次考评,利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由日常积分、民主测评、部门互评三部分构成,按7:2:1的比例计算“先锋指数”,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增强。出台《机电工程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将思政、双创、体育、劳动等纳入第二课堂教育必修模块,形成价值塑造、创新实践、技能拓展、素质养成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育人格局。挖掘青春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选树20车辆林圣铭同学“完成造血干细胞捐赠”、机电十大年度人物等优秀典型,激励青年砥砺奋进、奋勇争先。聚焦“用心办实事”,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126件。

“赛”字为培,青年蓄力强本领

学院建立“以赛促学、以赛促行、以赛促建”教育路径,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引导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发挥学科优势,促进人才培养。2023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0项,498人次获奖,国家级以上奖项39项,共189人次获奖。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3D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均取得国赛一等奖;在福建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铸力”智能—高端装备数字化铸造服务商》等项目获得国赛5铜,省2金3银7铜的优异成绩,创历年新高,获评校“优秀组织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开放实验室促进第一、二课堂学研结合,申报实验室基金项目260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学生发表三高学术论文4篇,专利42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大赛培育孵化,机器人社团《逆行先锋—智慧消防机器人》获国赛三等奖,是学校首次在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项目获此殊荣,用学科竞赛助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来源:学习强国2024-12-24

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859963107870902571&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ec58fcee4c0a82234000y&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285996310787090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