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多元协同赋力聚能,打造“五育并举”筑基育人新园地

发布时间:2024-12-07浏览次数:92

2024年1月至今,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紧紧围绕“五育并举”工作,通过“三项机制”,以思政润心,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点燃了立德树人的新引擎,营造“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育淬炼”的协同育人生态圈,全面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德育铸魂提思想,积极向上青春扬

学思践悟凝共识、立德树人守初心。学院多维度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构建“立足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用好红色资源,汲取红色力量”实践育人模式。先后开展示范性主题团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理论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24场,覆盖学生1026人次;坚持把准理论武装“主基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青马工程等培训课程,实现对青年学生骨干的培训全覆盖;鼓励学子积极参加三明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累计获院级奖项10人,获校级一等奖2人;指导学生申报征文、演讲等各类思政作品,在活动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塑造、价值观念的引导。

聚焦鲜明导向,引领思想航向。学院注重结合办学实际,发掘思政教育特色,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提高品德修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课上课下打造联动课堂,开展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的主题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225场,实现组织化学习全覆盖;开展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学生参赛项目9项,获奖项目4项;重视团支部和团员星级建设,团支部达标率、优秀率均为100%,团员创建达标率100%,学生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全方位构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智育丰盈绘蓝图,发展成才筑梦想

紧抓学生学业成绩。学院以考试经验分享会、考研考公讲座、新闻稿件发表加分机制为重要抓手,全方位助力学生学业提升,学生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184人。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报名人数54人,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15人。指导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获评十佳毕业论文1篇。学院鼓励学生在学期间赴国内高校交流学习。学院2个班级获推“十大学风优胜班”称号、2个宿舍获推“十大学风优胜宿舍”,2名学生获推“十大学习标兵”称号。学院推荐评选国家奖学金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46人。

做好学生学业监测。学院全方位构建学业监测体系,精准把控学习动态,进行课堂督察200余次,通过督导教师、任课教师、辅导员、学风督导队、副班长较为完善的闭环联动加强督查工作的开展,学生课堂出勤率、前排率、抬头率大大提升。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学院培育创新文化氛围,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丰富思政课内容体系、提升课程育人功能、加强项目研究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组织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参与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的项目21项,项目数占比6.08%。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5项,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类及其他技能竞赛获奖2项。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0项,学生参与44人,学生参与率3.9%,1人获推“创业之星”称号。

体育活力燃青春,强健体魄赢未来

传健康号角,扬体育之风。文化传播学院推进“学、练、赛”一体化,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深化体教融合。积极开展“点燃运动激情,绽放青春风采”2024年师生运动会,累计参与404人次。组织学生参与2024年校运动会,共计参与人次达58人,学院获奖人数较去年增长14人次,学生团体总分实现3倍增长。同时,多措并举确保竞技体育运动队训练有序开展,学院女排获三明学院2024年校园排球联赛亚军。

扬行动旗帜,塑强壮体魄。学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积极开展西门街道清理、中山公园清扫和校园环境美化工作活动10余场,鼓励广大学子亲力亲为,在体育行动中收获成就,用体育行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展现青年一代的良好身心面貌。同时,学院开展地震与消防应急疏散演练、集消防安全演练活动5场,覆盖学生人数超1500人,有效增强了学生的防灾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逃生能力。

美育熏陶润心灵,文化启迪绽异彩

美育课程引领,润心教育熏陶。学院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为目标,开设美育类选修课程《如何写好一幅书法作品》;依托红帆文学社、摄影协会、一言辩论协会、朗诵协会、书法爱好者协会五个艺术类学生社团,持续推进学生社团“一社双师”及课程化的改革进程。累计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36场,将艺术素养融入学生成长基因,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鼓励参与福建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最终获奖作品5份。

多元活动引领,美育润泽人生。学院充分结合校院历史、人文、专业特色,不断深化环境育人、文化铸魂的内涵建设,持续开展“诗词颂华诞,雅韵谱新篇”第八届诗词大会、“丹青绘中华,推普助复兴”书法比赛、三明学院“福籽同心爱中华”青少年主题演讲大赛、“民族情、镜中影”摄影比赛等“诵、写、拍”形式的文化育人活动。累计2541人次参与,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美,感受美。

劳育锤炼塑品格,实践耕耘聚合力

联动校内校外、依托线上线下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学院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载体开展活动,助推立德树人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线上主动占领网络育人阵地,线下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紧扣劳动教育主线,挖掘校内劳动育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8场;依托校内外协同育人平台,邀请劳动模范人物及各行各业杰出校友入校开展主题活动6场,与学生面对面讲职业故事、谈成才感悟,将爱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融入讲座授课,为学生成长领航。

搭建多维实践平台,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学院团委用足用活校外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与生活技能、志愿公益、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有机结合。依托重要节假日和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红色基地,开展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利用寒暑假期间组建21支实践队伍,覆盖175人次,实践过程受到校内外媒体报道72次,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成果1个、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支,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人。围绕志愿服务主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相关竞赛参赛131人,依托校地共建,扎实开展白沙社区义务家教、“三色四点半”活动及“‘三色’常青藤”支教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84场,覆盖人数超188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853.92小时。依托劳动基地、卫生包干、主题讲座、校园清扫等形式累计开展劳动教育89场,活动参与人次达15974人。

彰显价值导向、树立先进典型。根据《三明学院劳动教育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考量学生劳动时长,评选劳动之星,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劳动实践。对标《三明学院“五育并举”学生发展实施细则》,按照面上全覆盖、点上有突破的思路,评选出德育之星、智育之星、体育之星、美育之星、劳动之星各10名,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未来,文化传播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探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院校治理新范式,坚持德育塑造、智育发展、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教育,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奋进。

链接:http://www.bjtimechina.com.cn/2024-12/05/content_42980153.html

来源:中国网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