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至3日,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宁化客家小吃‘食’践队”奔赴宁化县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扣“三基色解码宁化客家美食文化”主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体验,深入挖掘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内涵,积极推动客家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探寻擂茶:深挖绿色茶韵
实践首站,团队赴福建省宁化县客家祖地石壁一家享有盛誉的宁化客家擂茶工艺传承所深入挖掘“茶”文化。成员们在擂茶工艺制作非遗传承人张三金女士的指导下观摩研习擂茶的制作过程。细腻的绿色茶泥是经过岁月沉淀与传承的匠心结晶,也象征着擂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的蓬勃生命力。后续“食”践队成员们通过与村民的深度交谈了解到擂茶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宁化红色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它承载着宁化人民在革命年代的奉献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内涵。亲身体验让成员们沉浸式领略到传统美食背后蕴含的匠心精神和盎然生机的绿色力量。
品味小吃:回溯红色风味
踏入宁化的第二站,“食”践队成员们实地探寻烧卖、米包子、春卷、松丸子、米酒等当地特色客家小吃。在当地美食传承人张清炎带领下,成员们不仅领略舌尖上的独特风味,还走进厨房学习每道美食的制作流程,在交流中倾听美食背后的故事。被称作“红军可乐”香甜的米酒,跨越时空,为红色峥嵘岁月与美食文化搭建一座深度交融的桥梁。他们认识到每一道美食都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佳肴,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灵魂,承载着宁化人民的智慧、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赏味特产:追忆蓝色食光
第三站,“食”践队成员们将目光聚焦在满含传统农家蓝色文化底蕴的宁化特产美食。成员们近距离了解老鼠干、笋干、酸菜干的制作过程,在品尝宁化特产的过程中,聆听红色故事,在舌尖上领略宁化特产的独特魅力,通过采访制作人,了解到每样传统民俗美食都富含着客家文化底蕴,这是蓝色农家烟火中诞生的温暖馈赠。成员们将继续深入挖掘蓝色文化与特产资源的融合价值,在味蕾的触动中,将蓝色记忆深深烙印在心中。
实践后期,团队成员将关于宁化客家小吃的历史故事制作成传统美食文化资料集。这些资料不仅是对客家美食文化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团队后续将以社交媒体平台为有力抓手,对宁化客家小吃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力求提升其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客家文化独特魅力。
“食”践队队长陈思鹭谈到:“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客家美食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传承责任感。每一道美食都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不再是单纯地品尝美食,而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些美食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故事和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客家美食文化的魅力。”
此次“三基色解码宁化客家美食文化”活动不仅是对传统美食的探索,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与情感共鸣体验。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责任,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与使命。未来,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将持续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添砖加瓦。
(通讯员:赖芯渝、陈思鹭、叶姚、廖乐怡、赖安琪)
来源:中国网
链接:http://www.bjtimechina.com.cn/2025-02/08/content_4302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