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战时师魂传承实践队聚焦闽西抗战时期内迁校历史,赴长汀、永安、大田三地开展“解码内迁校史,厚植思政根基”主题实践活动,从教育专业视角深入挖掘校史底蕴,推动校史传承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为思政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实践队首站走访长汀国立厦门大学旧址,在厦门大学内迁历史研究专家林文清老师的带领下,从大成殿的历史遗存中探寻厦大师生“教育救国”的坚守轨迹;随后转赴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旧址,在斑驳墙垣间梳理战时师范教育“育人育才、共赴国难”的使命担当;在大田第二集美学村,74岁的范立洋老师以二十年坚守的讲解实践,让“诚毅”校训成为鲜活的思政教材。通过系统调研,队员们提炼出三地内迁校“坚韧办学、文化抗战、使命传承”的精神内核,为校史传承与当代青年教育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作为教育专业学生,实践队创新“教育+思政”融合路径,将内迁校“艰难办学育人才”的历史故事转化为思政微课堂素材,通过历史讲述、课堂互动、情景模拟等形式,向中小学生传递家国情怀,引导青少年体悟先辈在战火中坚守教育的不易,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这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实践模式,使思政教育从理论宣讲转化为可触摸、能体验的鲜活实践,实现了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增效。

基于调研成果,实践队同步推进三项传承行动:组建“内迁校史宣讲团”,走进校园、社区以青年视角讲述“战火中的教育坚守”,引发历史经验与时代需求的共鸣;与长汀、永安、大田三地共建“校地协同实践基地”,持续开展校史研究与文化传承活动,构建长效传承机制。
此次实践是教育与音乐学院学生“以专业践初心,以思政担使命”的生动体现,实践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校史传承与思政育人融合路径,让战火中淬炼的教育精神成为照亮新时代青年前行的火炬,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注入青春动能。
(教育与音乐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