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乡村防灾减灾研究,近日,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愚者旅人工作室”实践队赴晋江市围头村,探寻台风频发区防灾治理新路径。

调研发现,围头村将20余处战地遗址改造为可容千人的防风防灾避难所,让历史遗迹成“防灾尖兵”。全村划8个网格,构建“村委—网格员—村民”三级响应体系,“网格化+防灾”高效运转。八二三战地公园兼具红色旅游与防灾教育功能,村委会议室里,历史应急方案与现代管理图并列,“红色资源+现代治理”融合独具特色。
为探究治理逻辑,实践队分3组勘查改造后的遗址,记录设施状态并模拟疏散;跟随网格员排查堤坝隐患、检查村民防灾准备、清点防汛器材;与村委、网格员等开展3场座谈会,梳理响应流程形成台账;体验战地公园防灾教学,对比历史与现代方案,采访村支书并向100余村民发问卷,了解红色资源与防灾融合效果。“围头村将历史资源与现代治理结合,让防灾成乡村振兴助推器。”实践队员赖佳曦感叹道。
据悉,此次实践共收集12类一线资料,提炼出“历史赋能安全、治理激活发展”的乡村防灾样本,可为沿海乡村提供借鉴,让安全底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亮色泽。
(经济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