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艺术与设计学院手作工作室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古称“十八寨”),开展“青创工坊”文化传承与红色文化调研实践。忠山村位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西北5公里处,村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使其成为福建省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典范。

实践队考察了村内现存20余处明清古建筑,包括先贤祠、楚三公祠、永兴庵等重要历史建筑。在元代修建的“蜈蚣街”青石板古道上,队员们实地感受了这条全长600余米官商古道的独特“蜈蚣脊”设计。在先贤祠内,队员们详细考察了4根高4米的花岗岩金柱,深入了解该建筑从元代罗浩然始建到明代邓文铿重修的历史沿革。村中八角形蒙古墓作为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也引起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
作为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忠山村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践队重点调研了红色文化展馆和红军战壕遗址,通过讲解员介绍和史料学习,队员们深入了解粟裕将军率领红七军团在此驻防的历史,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采用影像记录、实地测量、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带队教师表示,后续将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探索运用三维扫描等技术建立古建筑数字档案,并尝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深化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和红色基因传承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表示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用专业特长助力古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艺术与设计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