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三明学院五支推普团队赴新疆: 一把“语言金钥匙”,解锁乡村振兴三扇门

发布时间:2025-08-03浏览次数:10


日前,由三明学院社会合作处和文化传播学院共同组建的五支青年推普团队奔赴新疆玛纳斯,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抵疆首日,福建援疆三明指挥部及玛纳斯县相关部门即与师生开展座谈。实践期间,青年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城乡校园、基层社区与红色教育基地,以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生动诠释了推广普通话为特色产业打开“增效门”、为文化传承架起“浸润门”、为民族团结筑牢“同心门”三个维度的显著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731170514

在新疆玛纳斯的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三明学院推普实践队深入一线,见证并助力普通话转化为生产力。西凉州户村李靖桃园内,“E路同心·玛上推普”实践队协助桃园主常梅架设直播设备,并与其探讨优化产品介绍话术。“用普通话讲清‘白天光照足糖分多,夜晚降温快消耗少’,顾客一听就懂桃子脆甜多汁!”常梅表示,普通话是拓宽销路的基础,融入方言则更显亲切。

针对S101省道沿线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带来的语言需求,“疆来有我”推普剧社实践队深入清水河乡团庄村,采访村党支部副书记、推普先进个人吾拉塔依•赛德力,并收集产业一线需求。实践队了解到,村民通过夜校学习普通话已成功实现外出就业。吾拉塔依•赛德力表示,本地蓬勃发展的农家乐、牧家乐仍需提升服务语言能力,“下一步计划重点培训旅游接待用语,让乡亲们在家门口靠‘好声音’吃上‘旅游饭’。”实践团队据此收集需求,为后续精准推普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奠定基础。

推广普通话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正点燃边疆青少年心中的语言梦。在玛纳斯县第三小学和玉缘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上,“声传边疆·语润玛纳斯”和“声动石河子·推普共绘同心圆”实践队精心组织了绕口令挑战、《少年中国说》朗诵和古典诗词意境体验等活动。孩子们在欢笑中参与绕口令,铿锵有力地诵读经典,并沉浸于诗词的意境描绘。“推广普通话更深层的价值,在于为孩子们架起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实践队员徐子涵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微信图片_20250731170526

深入基层的调研走访与思想洗礼,让三明学院推普实践队深刻体悟普通话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中的核心价值。“昌吉之声·推普丝路筑梦”实践队在援疆干部带领下,深入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走进村民家中开展入户调研。队员们倾听学习普通话的实际困难,并在炕头灶边结合生活场景进行示范教学。玛纳斯县第二小学学生李涵玉在与队员交流时分享道,班上少数民族同学普通话说得很棒:“学好普通话,既能和全国小朋友交流,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新疆有多美!”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建进 冯家照 通讯员苏澜 郑依芯)

链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409211ef815d440e9549b7606d485b97

时间:2025-08-01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