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9月6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成员——三明学院闽台乡土微景观营造学社项目驱动创新班的青年学子,走进梅列区洋溪镇,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一场“两弹一星”主题宣讲。
活动伊始,宣讲员通过精心准备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孩子们一同穿越时空,回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从艰难起步到成功研制的壮丽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核垄断与核讹诈的现实困境,国家毅然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到1954年广西富钟县发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为核工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从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成立,到青海金银滩221基地在高海拔、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建设,再到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全国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近千家单位协同攻关,孩子们听得入神,仿佛置身于那个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年代。

在这段历史中,王淦昌与郭永怀等科学家的事迹尤为动人。王淦昌作为核科学的奠基人,曾在国际上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却毅然响应国家号召,隐姓埋名十七载投身核武器研制,用“我愿以身许国”的誓言践行使命,为“两弹”研制作出关键贡献,晚年还推动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郭永怀海外研学十六载,在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成就斐然,冲破美国重重阻挠回国后,便扎根大漠,投身“两弹”攻关,与其他科学家组成研究支柱,最终为国家事业献出生命,他的精神被永远铭记。

活动最后,宣讲员播放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珍贵影像资料。当看到蘑菇云腾空而起,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眼中闪烁着自豪与崇敬的光芒。“原子弹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无数英雄在戈壁滩上克服万难,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祖国的辉煌。”宣讲员深情说道。
本次宣讲活动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种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下一步,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组织宣讲团开展此类活动,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