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铸魂强信念,民族团结聚同心”“一站式”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24浏览次数:10

11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三元区星海志愿服务队在新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功开展“思政铸魂强信念,民族团结聚同心”——“一站式”学生社区民族团结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校地协同、资源共享,创新打造了集思政教育、文化体验与实践育人于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新场域。

活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沉浸式思政微课中拉开帷幕。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成员深情讲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库尔班大叔进北京”等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并紧密结合三明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系统阐释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通过声画交融的叙事方式,引导社区居民与青少年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认同。

随后的民族文化体验环节设置了“民族服饰展示与创作”与“民族手工艺制作”两大实践板块。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兴致勃勃地穿戴起蒙古袍、彝族百褶裙等特色服饰,通过水彩绘制民族服饰纹样、制作特色挂饰等创意实践,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和谐统一。活动现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族画作、一件件精巧别致的手工制品,成为民族团结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活动在“少年同心向未来”成果展演中推向高潮。青少年代表们化身民族团结“小小宣讲员”,向社区居民声情并茂地讲解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实践感悟。这种“小手拉大手”的辐射模式,有效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从社区向家庭的延伸,构建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的育人新路径。

“一站式”学生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学院通过构建“情境宣讲—文化浸润—社区实践—成果反哺”的育人闭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社区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青少年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理解,更探索出了一条校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