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音泉韵实践队走进泉州,开启了一场为期三日的南音文化探寻之旅。队员们通过与非遗传承人深度交流、亲身体验乐器魅力、走进社区普及文化知识,近距离感受这项“中国音乐活化石”的独特韵味,也为传统南音的现代传承贡献青春思考。
实践队首先拜访了资深制作人杜志阳,围绕南音乐器的制作与演奏展开深入探讨。在杜志阳的细致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南音“上四管”与“下四管”乐器组合的精妙构成,从材质选择到工艺打磨,每一件乐器都承载着古老的匠心。此外,双方还聚焦南北琵琶的差异,对比了两者在演奏技法上的不同侧重,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让队员们对南音乐器的“形”与“神”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浔美社区的实践活动则让队员们与南音文化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在这里,队员们采访了深耕南音教学多年的吴丽聪老师,在吴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洞箫、琵琶等南音乐器的演奏,指尖触碰间,仿佛与千年的旋律产生了共鸣。吴老师不仅向队员们系统普及了南音的历史渊源、基本乐理和文化内涵,更与大家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当谈及南音唱曲的创新时,吴老师以改编版《静夜思》为例,阐述了如何在保留南音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让古老的曲调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一思路为队员们带来了深刻启发。
活动期间,队员们还化身“南音小老师”,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南音基础知识课。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互动游戏,队员们向孩子们介绍了南音的代表性乐器、经典曲目和简单的音乐节奏,引导孩子们感受南音的温婉雅致。课堂上,孩子们好奇地触摸乐器模型,跟着节奏轻声哼唱,纯真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让队员们看到了南音传承的希望。
此次泉州之行,实践队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南音的历史与现状,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意义。大家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校园,让更多人认识南音、喜爱南音,同时也将持续思考传统音乐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为南音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