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9日电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场数字化运维深度融合,暑期伊始,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道路智能巡检实践队”走进三明沙县机场,开展以“数字赋能・智慧运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高校动能。

实践现场,10余名队员身着反光作业服,在机场运维专家全程指导下,严格遵循民航安全规范,运用专业摄像设备对机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关键区域开展全覆盖图像采集。通过毫米级精度镜头,团队精准捕捉裂缝、坑洞、角掉块、碎粒脱落等12类典型病害特征,同步完成现场定位与三维坐标标注。据统计,本次实践累计采集跑道病害图像样本5000余张,涵盖强光、阴影等环境工况,形成了目前省内机场运维领域维度最完整的病害数据库之一。
“数据标注精度直接决定智能检测算法的准确率。”实践队指导教师介绍,团队采用“人工复核+AI辅助”双校验机制,对裂缝宽度、坑洞深度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标注,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该数据库后续将接入机场智慧运维平台,为跑道病害预警、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三明学院“智能建造+智慧交通”专业群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搬进机场运维一线。学生通过参与“数据采集-标注-算法训练-场景验证”全链条技术流程,实现理论知识与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机场运维部门负责人表示:“高校团队带来的智能化检测方案,相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300%,病害识别准确率达83.5%,为机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范式。”
下一步,双方将在前期系列社会实践基础上,成立实践教育基地,并就机场基础设施“四型”化发展关键技术开展更为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民航基础设施领域的转化应用。(完)
链接:http://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5/2025-07-09/568877.html?_refluxos=a10
来源:中新网福建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