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道路智能巡检实践队赴三明沙县机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团队依托自主研发的机场跑道病害智能巡检系统,助力机场运维从“人工巡查”到“机器人巡检”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分3组开展智能巡检工作:控制组精心调整轮式机器人行走参数,精准控制巡检路径;视觉分析组紧盯终端屏幕,分析人工智能模型实时图传数据;数据记录组严谨标注病害位置、类别等关键信息,结合病害智能识别结果同步开展数据核对,确保数据能够完整准确描述病害特征。过程中,队员们不仅累计构建标准化病害图像数据集,还通过多终端跨平台技术,更新优化了智能检测模型,为机场运维人员提供了即时、科学的决策依据。



“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既强化了学生对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也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加速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据团队指导老师介绍,团队基于机场跑道病害图像数据集训练机器视觉模型,结合轮式机器人以及网络实时传输等技术,推出机场跑道病害检测系统2.0版本,对机场坑洞病害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3.5%。本次实践预计采集标准高度下的病害数据图像800余张,扩充后的数据集图像累计将达5000余张,为提升系统检测效率和精准度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以青春之姿投身机场运维一线,将“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精神融入实践,为山区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团队将持续深化与福建三明机场发展集团的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融合新模式,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
(院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