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三提 | 首部思政课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信息来源: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4-17浏览次数:14

4月17日下午,全国首部思政课题材影片《我要当老师》在三明学院专场点映。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代表参加了观影活动,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影片《我要当老师》是由教育部指导拍摄的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轻喜剧故事片,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5周年的献礼影片。该片讲述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的蜕变成长,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选择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艺术再现了一代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展示了思政课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以及思政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福建省优秀教师欧阳秀敏表示,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电影《我要当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教育真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坚持保障政治第一性,思想深刻性的同时,我还时常思考教育、关爱、传承的关系,正像影片中所表达的高怀德老师对孙恒的教育与关爱,改变了孙恒的命运,孙恒又传承了这份教育使命与为人师者的关爱,改变了包括孙睿在内的学生们的精神信念与价值追求。“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在新征程上,我们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个要”的殷切要求为准则,坚决以“经师”和“仁师”的统一,“严格”和“柔爱”的相济,因关键课程,成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系主任戴红宇博士表示,《我要当老师》以思政课教师孙恒的成长为线索,通过鲜活的故事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深刻呈现了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也生动展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内在意涵。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思考,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思政课老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眼里的好老师”。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塑造学生灵魂、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角色。教师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一方面需要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学科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方式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另一方面需要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成为发展的主体,通过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通过观影,让我对思政课教师的身份有了更深认识,也激发了我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吴智灵表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使命更是无上光荣。看完《我要当老师》这部思政课题材影片,使我对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关注解答学生成长困惑,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黄梦妍表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将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却是每一个思政教师都犯难的问题。《我要当老师》这部电影给出了最质朴也最真实的答案,那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个称职的老师不容易,做个称职的思政课老师更不容易。但诸多不易在被学生认可,看到学生成才的那一刻也会瞬间被治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用情感打动、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何文静表示,作为一名思政专业公费师范生,我深感教育的力量与教师的伟大。影片中的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当老师的梦想,用知识和爱心点燃了学生们的希望之火。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着重力量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学院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组专家1人,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获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一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能手、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坛新秀各1人。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百余项。同时,学院立足地方特色,拓展思政教育新场域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工业文明等地方特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编写红色文化系列教材、建设汇聚地方特色的现场教学展馆、制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明的重要嘱托》教学视频、开设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思政选修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

接下来,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厚植教书育人情怀,积极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思政课教学始终,凝心聚力不断持续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

(李雅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