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潜力,引导各界关注乡村发展新路径,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文化,助力乡村经济腾飞,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溪拾遗”社会实践队于1月13日—20日围绕“探溪藤铁工艺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走访多地调研,深入探索安溪藤铁工艺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了解其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深入专业机构与企业,探寻藤铁工艺发展脉络
1月13日,社会实践队首先来到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设计总监谢先生向队员们介绍了研究院的企业文化、信息平台“三铁云”以及创立产业共享品牌“溪有好物”,据悉,该品牌将会打造成集藤铁、安溪铁观音、冶铁为一身的安溪“三铁”产业共享品牌。谢先生还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内的各种艺术品类展品。在日常工作中,研究院除了与企业合作获取资金支持、与设计师合作设计新藤铁工艺品销往世界各地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趋势实验室等高校机构展开合作,积极探索新材料、新趋势、新技术,不断实现藤铁工艺品的创新。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安溪藤铁工艺博物馆。安溪华侨职校主任王大治先生向队员们介绍了安溪藤铁工艺从起源发展至今的历程,并带领大家参观了馆内的展品,详细介绍了许多获奖的大师作品,以及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合作的系列作品。在此过程中,在安溪竹藤编非遗传承人、陈清河大师的徒弟陈金城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们亲身学习体验了传统的竹藤编技艺,并与老师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了这一传统技艺及其传承与发展现状,队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当天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凤铝铝材,实地参观了铁的粗加工场地和设备,对藤铁工艺的原材料加工环节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走进发源地与淘宝村,了解藤铁工艺带动乡村振兴实效
1月20日,实践团队前往安溪藤铁工艺的发源地尚卿乡。随后,队员们来到有着“中国首届淘宝村”之称的灶美村,与该村书记李联桂进行了深入交谈。李书记详细介绍了尚卿乡尤其是灶美村藤铁工艺的具体发展情况,并阐述了这一产业给当地带来的诸多积极影响,如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及如何通过发展藤铁工艺产业来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在灶美村,实践团队还随机走访了当地村民,并与一位90后创业者进行了简单的访谈。通过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藤铁工艺产业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安溪藤铁工艺始终秉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全力推进技艺传承、产业创新、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以及人才培育等多维度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辉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此次实践活动聚焦“安溪藤铁工艺赋能乡村振兴”,突出明确的实践导向,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亲身体验,全面深入了解并见证了安溪藤铁工艺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进步发展的历程,以及这一特色产业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其中实践队的成员杨欣怡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既是推动非遗藤铁工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一次探索,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新时代青年、乡村振兴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像藤铁工艺这样的中国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关注安溪藤铁工艺的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志刚、杨欣怡、魏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