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19日,2025年春季学期福建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暨“思政课研究型课堂的建构”论坛在闽南师范大学召开,欧阳秀敏副院长作为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指委委员,带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相关教师前往漳州参会。

本次集体备课会特邀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秘书长、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宝艳和教育部首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艳军分别作《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与当代实践》和《以文化人,以行践知——兼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的主旨报告。
集体备课会磨课环节以“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为主题,说课展示环节在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直播,全省各高校“纲要”课教师线上收听收看。来自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集美大学和闽江学院四所高校教师进行说课展示,来自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学院、福建工商学院和闽南师范大学进行片段教学展示。欧阳秀敏副院长作为点评专家,与李宝艳教授、刘艳君教授、陈韵教授、陈利华教授一道对教学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在“思政课研究型课堂的建构”论坛,欧阳秀敏副院长在同与会专家讨论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围绕“为何创建”“如何改变”“变革方向”这三个问题,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时代构建“研究型思政课堂”的思考。她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并力图学习运用数字技术让思政课堂从知识传递的“平面化教学”转向思维激荡的“立体化研究”,从被动接受的“灌输场域”升级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思想实验室”。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效能,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全省各门思政课程备课活动。接下来,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会继续从提升政治站位、深耕教学,激发思想碰撞,携手共研共进方面着力,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质效迈上新的台阶。
(邓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