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校党委书记陈列平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从烽火闽师中汲取奋进力量》为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90名新生讲授了深刻生动的开学第一课,引领青年学子回望校史根脉,感悟抗战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课上,陈书记以抗战时期高校西迁史为背景,重点讲述我校前身福建省立师范学校(“闽师”)的办学历程。1938年,闽师师生从福州内迁永安,在文庙遭日军轰炸后,于大湖乡重建校舍,以“枪杆、笔杆、锄杆”三杆教育坚守办学,培养1435名毕业生。抗战胜利后,300余名师生赴台支援光复后教育,用行动诠释了“教育救国”的初心。
陈书记强调,闽师精神的核心可凝练为“爱国、坚韧、创新、担当”八字箴言。他通过何柏华投身革命、师生投笔从戎等感人事迹,生动阐释了精神内核。他同时介绍道,学校自1903年全闽师范学堂起步,历经百廿征程,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5年跻身“福建省优质本科高校”行列,延续了“与国家同命运”的办学传统。

面向新时代的新生力量,陈书记对全体新“三明学院人”提出了三点殷切期望: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做爱国精神的传承者;二要勇于创新实践,做时代潮头的开拓者;三要担当复兴大任,做教育强国的践行者。
课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开学第一课是一场厚重而生动的“大思政课”。通过深入了解校史,他们深刻领悟到“明德、明理、明志”校训所承载的分量,表示定将传承先辈精神,不负时代的殷切嘱托。
(林碧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