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艺术与设计学院充分发挥在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推动“一站式”民族团结进社区,引导各族师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绘韵扬风华,深植文化认同
2月21日-3月15日,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绘民族和韵,筑团结家园”设计比赛。比赛涵盖了“民族团结海报”“书法墨宝传承”“剪纸插画创作”等赛道,同学们发挥创意与想象力,将传统工艺与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等巧妙结合,创作出一件件展现民族团结和特色的海报、书法、剪纸等作品。

活动共收到768件作品,其中336件优秀作品于3月24日开始在逸夫图书馆一层展出,吸引了许多学生驻足观看。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些作品既展现了民族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感,增进了自己对各民族特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竞技展团结,凝聚民族力量
3月25日,三明学院在北区田径场举办2025年“福籽同心”嘉年华,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组织各民族学生参加活动。

无论是展现团队协作的吉祥物投掷赛、大象拔河、板鞋竞速,还是考验团队默契的花帽传递赛,学院各民族学生运动员们在民族团结运动会中都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田径场上挥洒汗水、释放活力。赛场边,由学院各民族师生组成的啦啦队欢呼声此起彼伏,展现了各民族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奋进的深厚情谊,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扎染承古韵,传承古法技艺
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深入三明市列东中学、三明学院实验幼儿园等学校,组织开展非遗扎染等各类民族文化体验活动,让非遗走进校园、贴近社会,推动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非遗扎染体验活动中,学院各民族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详细介绍了扎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工艺流程等内容,从简单的折叠、捆扎,到复杂的图案设计,再到色彩斑斓、图案各异的扎染成品,各民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协作共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长期以来,艺术与设计学院始终秉承“福籽同心爱中华”的理念,坚持立足艺术专业特色,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校园内外开展了一批民族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色突出的文化活动,有效加深了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艺术与设计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