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清(右一)与村民交流
作为土生土长的三明明溪县紫云村人,海峡理工学院2016级毕业生杨水清,作为项目创始人之一,与现任项目负责人饶玉敏是兄妹俩,两人均来自三明明溪县紫云村。在他们家乡,观鸟资源丰富,村民经济却很贫穷。
杨水清、饶玉敏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杨水清萌生了从事观鸟创业的想法。于是,在2016年,杨水清和饶玉敏开始了行动。从开发稳定的观鸟点到逐步建立“乡村观鸟改造振兴方案”,利用家乡的独特丰富的鸟类资源,因地制宜,以观鸟行业日渐兴起,做起了“鸟生意”。2017年从紫云村发起,逐步建立乡村鸟点多方位改造振兴方案,因地制宜发展“鸟经济”,创新“观鸟—食—宿—行”一体化生态观鸟产业模式,建设观鸟基地,为爱鸟游客提供交通、食宿、向导等服务,配套鸟导教学与资源对接,同时逐步完善观以生态观鸟旅游、乡村研学体验、特色生态农业三大产业为支撑打造观鸟产业链,打响“紫云鸟生态”品牌,通过“鸟生态”来观鸟致富,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他们从自家开始,打造观(建稳定观测点、规划观鸟路线)、食(当地农产品特色菜肴)、宿(打造鸟生态主题民宿)、行(组建观鸟车队)的一体化服务,并带动本村和周边乡村的农民加入。
项目培养了13名培训师,针对有意向的村民,进行专业“鸟导”培训,给村民传授鸟类知识、培训唤鸟技术;“鸟生态主题民宿”也不新盖房子,而是让村民把闲置的农村民房进行改造;餐饮方面引导村民根据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开发;在村里有汽车的年轻人中组建一支“村滴”车队,让他们自行接单接送观鸟游客。以观鸟为基础,加上延伸产业,紫云鸟生态项目开展以来,服务的12个乡村累计接待了全球23个国家超过50000人次的游客。“我们的绿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
对于紫云·鸟生态团队而言,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是在创业实践中的理论总结、思维重构与自我反思,有不适、有煎熬、有两难,但更多的,就是坚持。曾经,他们整晚熬夜修改材料,对路演文字字斟句酌,视频一帧一画的剪辑处理,PPT逐个细节打磨,还要应对学习与比赛时间的冲突,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疲惫。国赛起点高压力大,团队每一个成员都铆足了劲,拼尽全力在准备。经过5个多月打满鸡血的备赛时光,一路走到国赛的领奖台,2019年10月,紫云·鸟生态项目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从学院推荐到省赛金奖再到国赛银奖,这个被注入了无数梦想与心血的项目,一步一步,不仅打开了“观鸟兴村”的致富路,更获得了好口碑。这次参赛是为了获得更多资源,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美丽的鸟儿,爱护鸟儿,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能完善好产业链体系,团队每一位成员都要去体验和实践乡村观鸟旅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在这过程中,他们不仅得到了创业方向的新思路,更从身到心,由外而内,“从一次次的亲身体验中得到了治愈”,这也正是紫云·鸟生态想要传递给大众的核心思想——拥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慕名来紫云村观鸟的外国游客
初期,项目创始人杨水清在学校的支持下,先后参加京东电商、全国大学生生态营,并到台湾高校学习,对互联网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和农村观光产业先进经验等逐步加深认知,并将所学知识全部运用到创业实践中。
在学校的帮助下,紫云·鸟生态还对接资源,与阿拉善SEE基金会准备在明溪开展“生态多样习性嘉年华进校园”,以在明溪12所学校开展生态课堂。团队成员提起学校的扶持,语气中充满感激与谢意。
杨水清、饶玉敏这样的一群创业青年,以“鸟富”带“村富”,在紫云村生动书写对家乡的赤子情怀,对乡村振兴和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青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