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管理 首页  研究生教育  培养管理


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结合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简要介绍本申请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机械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机械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钢铁冶金智能专用装备、高端装备工程材料数字化铸造技术、新能源载重汽车动力电池与传动技术及零部件三个领域具有承担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和交流能力,具备熟练阅读机械工程领域文献资料、撰写外文学术综述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与学制

    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鼓励研究生入校即入课题,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同步进行。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备注

1

专业必修课

数值分析

48/3

1

课堂讲授

上机实践

 

2

专业必修课

有限元方法及应用

32/2

2

课堂讲授

上机实践

 

3

专业必修课

机械系统优化设计

32/2

1

课堂讲授专题研讨

 

4

专业必修课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

32/2

1

课堂讲授实验

 

5

专业必修课

机器视觉与工程应用

32/2

2

课堂讲授实验

 

6

专业必修课

现代成形理论及应用

32/2

2

课堂讲授项目教学

 

7

专业选修课

汽车系统动力学

32/2

2

课堂讲授上机实践

 

8

专业选修课

制造物联技术与应用

32/2

2

课堂讲授实验

 

9

专业选修课

机电液气传动与控制

32/2

2

课堂讲授实验

 

10

专业必修课

冶金装备与自动化

32/2

1

课堂讲授项目教学

 

11

专业选修课

材料成型过程模拟

32/2

2

课堂讲授

上机实践

 

12

专业选修课

机器人学

32/2

2

课堂讲授

案例教学

 

13

专业选修课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

32/2

2

课堂讲授实验

 

14

专业选修课

机械系统故障诊断

32/2

2

课堂讲授实验

 

15

专业选修课

先进制造技术

32/2

2

课堂讲授项目教学

 

16

专业选修课

汽车智能控制技术

32/2

2

课堂讲授专题研讨

 

17

专业选修课

新能源汽车技术

32/2

2

课堂讲授专题研讨

 

18

专业选修课

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

32/2

2

课堂讲授专题研讨

 

19

专业选修课

先进动力电池技术

32/2

2

课堂讲授

 

20

专业选修课

现代设计方法

32/2

2

课堂讲授专题研讨

 

21

专业选修课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32/2

2

课堂讲授专题研讨

 

22

专业选修课

工程信号处理

32/2

2

课堂讲授实验

 

23

专业选修课

智能传感器技术

32/2

2

课堂讲授实验

  


    学分要求(如课程学分设置标准、最低学分要求等)

    在校期间应完成总学分36学分。课程学习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3分,选修课10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四、培养环节与要求

    简要介绍本申请点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与要求。

    1.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并与行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必须保证在企业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研究生应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由导师负责审核,实践单位盖章。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其内容包括选题的工程意义、国内外现状:工程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或实施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点;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前期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的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只有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期考核分个人自查,学科、专业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审定,经研究生处审核后向全校公布考核结果三个步骤。

    (1)个人自查。研究生对照个人培养计划和相关考核要求,提交考核材料

    (2)学科、专业考核。研究生向学科、专业考核小组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健康方面的情况,重点汇报学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准备工作情况,导师和班主任可作简要的补充说明。考核人员就研究生的汇报进行查问,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

    4.学位论文

    (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2)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法和新手段等。

    (3)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指导教师不得担任自己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人;学位论文的评阅采取送校外专家盲审的形式进行;答辩委员会至少5位专家组成(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讲师的硕士生导师,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具体要求参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五、其他说明

    公共必修课5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6学时/1学分,研究生英语16学时/1学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16学时/1学分。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在专业C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或取得工程应用成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