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混沌,走向混沌——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发布时间:2022-02-23   动态浏览次数:422

作者:翁垟杭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的作品,他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以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十四篇历史特写可以说写的十分精彩,有时让读者黯然神伤,有时则激情澎湃。但是我并不建议人们阅读它,特别是那些希望从中得到什么真理的人。


我之所以如此反对它,是因为我认为作者选取的历史事件里的主要人物所发挥的影响太大了,甚至是凭借一己之力推动历史转变。不可否认的是,我阅读的时候很是激情澎湃,为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如“革命认识了它自己的声音,革命找到了它自己的歌曲。”为那些崇高的信念,如“不自由,毋宁死。”“正义必须畅通无阻,哪怕世界就此沉沦。”而疯狂。


 但是当我合上书,在激情的浪潮退去后,我发觉海浪并未留下什么足以珍藏的贝壳。我意识到,那些口号,理念不过是空中楼阁,是一座又一座巴别塔。 


让我们回顾一下作者的序言。作者提到:“这些充满戏剧性的巅峰时刻,这些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决定性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个时辰,甚至常常发生在某一分钟,尽管这样的时刻在个人命运乃至整个历史进程中都难得一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十分强调那些转瞬即逝的时刻。正是这种过分的关注,让他忽略了历史漫长演变中其他事件的作用。毫无疑问,这种创作在文学上是十分成功的,它时刻抓住人们的眼球,吊起人们的胃口,但是从历史角度而言,实在是有失偏颇。但我们也不必苛责作者,因为他毕竟是作家而非历史学家。我反而是想借由他对历史事件的选择来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真的能认清历史吗?


为什么我会这么问?因为当我们冷静下来翻阅这十四篇历史特写,我们会发出疑问:

它们真的是改变历史车轨的那段轨道吗?

是否有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被我们忽略了?

是否他们才是真正扭转历史发展的那只手?

而从那些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历史事件来看,我们可以合理怀疑,那些流传下来的史料并非全都是真的,记录者也许同茨威格一样,主观地选择某些事件,并将其串成线,向后人宣布这就是历史的发展。

更通俗来说,

历史就好像一片汪洋大海,而记录者只是凿了一条水渠,将一些海水引入其中。

 


 

真正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我们真的能认清历史吗?

我回想起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我们生于混沌,在混沌中建立确定性,以防坠入虚无。


我们需要确定性,我们需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安全感。于是许多制度,建筑,有形的,无形的东西被建立。但是当我们用思考的刷子轻轻刷开这层泥土,我们会发现只有无尽的深渊,无穷的黑暗。


所以说,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夜。

如果你一定要,

无人为你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