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走进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总控室科学调度生产。从监控显示屏可以看到,在无人操控的电解车间内,从“邻居”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公司输送来的氢氟酸正被源源不断地电解成氟气。

人才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受多种因素影响,三元区氟新材料产业曾经存在人才短缺现象,难以为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与三明学院的深度合作,为金氟化工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月24日下午,金氟化工研发部主任孙吉鹏脚步匆匆,他刚向董事长左立勇汇报完新产品的工艺改进情况,就赶紧投身到研发工作中。
孙吉鹏的老家在甘肃酒泉。2020年他毕业于三明学院化工专业,去年获评“三明青年工匠”称号。
“我们目前共有11名员工来自三明学院,现在都已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左立勇笑着说。
这是三元区不断深化校企交流合作,助力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三元区举办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院士专家三明行”等招才引智活动4场(次),促成校企合作意向项目2个,成功聘请特色产业链智库专家6名。
技术创新是氟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进军的关键点。今年春节前,金氟化工迎来喜讯——与上海有机所共同合作的新产品研发成功,并和一家法国固态电池企业达成合作,预计今年正式投产。
双方此番携手,离不开三元区“科创云超市”的牵线搭桥。
三明本地企业的技术需求、来自全国的技术成果、各人才项目和平台……来到位于三元区城关街道沙洲新村33号“科创云超市”二楼,在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各类信息正在大屏幕上滚动呈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服务方式,让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像超市购物一样便捷。
抢抓沪明对口合作契机,三元区科技局通过采购委托第三方机构建成并运行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三明本地企业只要线上填报相关技术需求,经系统审核后可同时同步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面向全国市场发布,以最快的方式获得科技成果并实施转化,搭建起全国各类科技要素高度集中、高度活跃、高效流通的市场体系。
三明润祥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是受益的氟新材料企业之一。去年3月,在获知该企业对于复合功能性涂层的技术需求后,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立即进行对接。
“我们不仅前往上海进行洽谈,还邀请了上海有机所团队来明考察,当月就帮助双方达成了合作。”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池承君说。
作为三元区坚持“产才融合”,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的有力举措,“科创云超市”自2024年10月运营以来,已组织各种对接活动6场(次),服务各类人才600余人,柔性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新增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企业技术需求发布100条,科技成果展示200条,技术合同登记591份。
“三元区将持续提升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三元创新发展蓄力赋能。”三元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吸引人才汇聚,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让三元区氟新材料产业开启了良性循环模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近年来,三元区依托吉口、黄砂园区,引进奥格赛、长川科技等氟新材料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和拓展,推动宝氟、中吉高科、中州新材料等5个氟新材料项目顺利开工。
【三明日报】报道链接:https://smrb.smnet.com.cn/pc/layout/content/202503/11/content_16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