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门》: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发布时间:2025-04-15   动态浏览次数:10

《窄门》的爱情悲剧,是众多读者所所讨论的话题。关于阿丽莎是否爱杰罗姆的疑问,常有人诟病她的爱抽象缥缈,似乎全然被信仰的锁链禁锢。然而,我深信她非但不缺乏爱意,反而爱得过于深沉、过于极致。她与杰罗姆的爱情悲剧,并非源于爱的匮乏,而恰恰源于一种在特定信仰语境下被神圣化的、自我献祭式的极端之爱。

阅读时,我时常想起塞林格对于爱的定义:“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凌晨六点的早安吻……但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我认为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这几乎是为阿丽莎量身定做的注脚。在她敏感而多愁善感的灵魂深处,对杰罗姆的爱意越是汹涌,便越恐惧自己会成为他世界的藩篱与重负。她坚信,真正的爱并非占有与缠绕,而是舍弃自身的自由与幸福,以换取所爱之人的解脱与翱翔。她选择收回伸出的手,决绝地推开近在咫尺的世俗欢愉,正是因为她视这场痛苦的自我放逐为爱的最高实践——一种近乎殉道者般的神圣奉献。她以自身的退场作为献祭,祈求杰罗姆能挣脱“她”的束缚,抵达她心中那更接近上帝的、纯净的“自由”之境。这绝非不爱,而是爱到极致后,在信仰的熔炉中被扭曲、被升华成的极端形态。

《窄门》的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对《圣经》与宗教信仰近乎严苛的审视,其深度甚至令人感到某种精神上的窒息。诚然,以现代世俗的眼光审视,阿丽莎的选择几近偏执,甚至显得难以理喻。安德烈·纪德笔下这部杰作正在于将我们拉回那个新教伦理深刻影响人心的时代。纪德本人一生都在信仰与欲望、戒律与自由的张力中挣扎,《窄门》正是这种精神困境的艺术结晶。书名直指《圣经》中那“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的隐喻。阿丽莎正是这条“窄路”上孤独而狂热的朝圣者。她将世俗情爱视为灵魂接近上帝的障碍,将对杰罗姆的“放手”内化为一种神圣的牺牲仪式,以此践行她所理解的通往“窄门”的圣洁之路。这不仅是爱,更是一种抵达了常人难以企及境界的、以自我毁灭为代价的“崇高”之爱。通过《窄门》,我们更容易去思考爱与信仰、牺牲与自由之间永恒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