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征文·寻“味”中国年 | 年
发布时间:2025-03-13   动态浏览次数:10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每至岁末,风里便荡起浓浓的年味,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与温情,成为我上大学后层层叠叠的期盼和“近乡情更怯”的缘由。

街道两旁,红灯笼依次亮起,中国结随风轻摆。集市上人来人往,吆喝声、讲价声、问好声交织涌动。鞭炮香火摆放整齐,春联福字红纸黑字,各式各样的窗花让人眼花缭乱,处处洋溢着红色的年味,团圆的序曲奏响。

要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当属老家一楼的大厅,那是年味的加工厂:大厅右边的大木桌上平铺红纸,毛笔蘸墨,墨晕红纸,墨香迎福,年年得福。斗方交由负责贴春联的哥哥,粘条,调整,对齐,墨中松香与胶香的融合,有如晨曦中弥漫的薄雾,朦胧而清新,是独特的,属于过年的味道。大厅的正中间则在制作鸡卷——备齐猪网纱、猪肉、红葱头、虾米、地瓜粉、鸡蛋等一切调料,鸡卷的制作正式开始。“哒哒哒”的声音伴随着菜刀起落,肉块转身变成了细腻的肉末,肥瘦相间,红白相映。红葱头也在绞肉机的“嗡嗡”声中化为细碎的颗粒。将剁好的猪肉,红葱头,虾米,鸡蛋,地瓜粉和盐巴等调料放在大盆里,双手揉拌,推打上劲,味渗肉馅。扯来一张薄如蝉翼的猪网纱,五指抓起肉馅放在近己侧的猪网纱,用手轻推肉馅慢慢卷起,头尾两端裹上猪网纱,手起刀落,多余的猪网纱被切断。卷好的鸡卷粗细均匀,如同一根胖乎乎的小柱子,整齐地码在蒸笼里。这时,大厅门口的柴火灶便烧起火来,打火机点燃枯木枝,捅入灶中,不一会儿变出红彤彤的火焰。铁锅腾起炊烟,肉香混杂着草木灰的气味,氤氲出浓浓的年味,团圆的曲调逐渐欢快。

夕阳的余晖渐渐隐没,夜幕缓缓笼罩大地。大门敞开,像是在热情地迎接新年的一切。成卷的鞭炮展开平铺地上,只需些许烟火,满地的红炮纸屑如红毯一样铺开,无色的二氧化硫味强烈刺激着嗅觉,让人瞬间感受到一种炽热与激情,那是年味最直白、最热烈的宣告,是岁月对新春的呐喊。圆桌上,那锃亮的铜锅稳稳地居于中央,以火锅为圆心,各种各样的炸货,青菜,肉品与海鲜为半径,画出家庭的团圆。炸得金黄酥脆的带鱼被争先恐后地送入肚中,呈上年年有余的祝福。白斩鸡被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皮黄肉白,鲜嫩多汁,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吉祥如意”的古老故事。海蛎煎蛋蘸上浸泡芫荽的陈醋,入口只余香浓,不觉油腻。一家人围坐桌旁,时而提杯而起,庆贺新年的到来;时而分享一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或欢笑,或感慨;时而寄语来年的期盼,欢声笑语,尽是憧憬。饭菜香勾起肚子里的馋虫,孩子们大快朵颐,长辈们喝酒聊天。鞭炮声此起彼伏,浓载一年的烟火,欢笑声接连不断,吐露着家庭的温馨,年味在席间愈发浓厚,荡漾不停,团圆的高潮终于来临。

屋内,年夜饭的热气还未散尽,灯光晕染出一片暖黄。邻里亲戚互相串门,互道祝福,上好的铁观音置入茶壶,沸水倾入,茶香四溢。围坐桌旁,话语今昔,眉眼间尽是放松与满足。屋外,鞭炮声不时炸响,孩子们的笑声格外清脆,手中的仙女棒闪烁着点点火光。小小的身影在院子里穿梭,你追我赶,每一次鞭炮的轻响都能引发一阵欢呼,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兴奋与新奇,尽情享受着这专属于新年的欢乐时刻。屋内的安宁与屋外的热闹交织,勾勒出一幅平淡又温馨的年夜画卷,团圆的尾声将至。

驻足窗前,挥手凝望,告别晚辈,只余背影,这是团圆的谢幕。然而年味是永不会褪去的,它深深沉淀在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年年岁岁,念念在心。

【作者:郑依芯,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指导老师:叶松青】